第(2/3)页 其一、周国舅是皇亲国戚,不可亲自指挥兵马; 其二、周国舅官职是“中书舍人”,这是七品官职,不能指挥大批官军; 其三、周国舅年龄尚轻,以前无任何战事经验,现在说法难免纸上谈兵; 同时,臣也弹劾周国舅:在朝堂上危言耸听、羞辱朝中官员和杨大人、不守朝廷礼仪;同时,他还刺探朝廷军情。” 崇祯也认为周铉缺乏礼仪,不守规则,但看在其忠心和小舅子的份上,并未认为这是多么大的事情。 范复粹不可置否,他在朝廷干了很多年,知道话可以选择性地讲; 至于礼仪,这要看孰重孰轻了。 的确,正常情况下,王道直的话很有道理。 但如果王道直的话是对的,那么派周铉去开封、襄阳就是错误的; 可崇祯皇帝和三位内阁成员、兵部尚书、左都御史都希望周铉去,这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内阁成员兼户部尚书谢升突然讲话了:“启奏皇上,根据户部消息,开封官军军饷发放有拖欠; 同时,能够驰援开封的官军只有保定总督杨文岳、总兵虎大威,但他们也存在军饷拖欠问题。 加上今年的军饷,全部算起来,一共约100万银两。” 兵部尚书陈新甲道:“启奏皇上,兵部消息是开封城内粮草还能支撑大半年,但保定总督杨文岳、总兵虎大威粮草不多。” 周铉参加一次这样的朝廷会议才算明白:这朝廷内部各人讲各人的话,如果大脑不好使,的确会把人搞昏,一不小心就会作出错误决策。 周铉想起直接要官军指挥权不妥,干脆退而求其次。 历史知识又让他想到还有可能趁机发一笔财。 于是,他拱手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各位大臣话有道理。 但是,要护卫开封、襄阳,需要一支驰援官军,臣就辅助这支军队! 如果保证官军战斗能力,需要军饷和粮草; 此情况如何解决?请皇上为臣拿主意。” 一听到粮草和军饷欠缺,所有的官员都保持沉默,他们最怕这种事情。 崇祯听到粮草银两这四个字,也是一阵头痛;又看到乾清宫里的情况,他心里也有数了。 洛阳城破消息就让他很生气、很难受,现在又碰到这样的事情,于是他说道:“朕决定让周铉作为杨文岳军中监军。 至于粮草和军饷问题,改日再议!” 很快,这次早朝后的朝廷重要会议结束了。 待众官员走后,周铉拱手道:“启奏皇上,臣有一计,可应付军饷和粮草问题。” 崇祯听后,精神好了一点,说道:“内弟,请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