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蜀道鏖兵(四十四)-《剑断灯灭之时》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劫源门的段姬和锦绣怪客来到了独山顶上见到了蜀山众人,段姬意欲展开一场舌辩来让让双方罢却刀兵,元锋因挨不过名门大派的面子,所以让段姬开口发言,段姬立足于中央,整衣冠而开口问:“诸位前辈,敢问蜀山人在江湖上立足多年以来,是以德服人还是以狠压人?”

    “当然是以德服人了。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元清在一旁冷笑连连作答。

    “以德服人?”段姬笑着反问,“那就是说蜀山都是仁义之辈咯?”

    “自然是。”

    “那好,我在问一句。”段姬又问,“圣人有云,君子之道者有三,乃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蜀山既然以仁德自诩,想必也符合圣人所言,是君子剑,仁德心了?”

    “当然。”元西在一旁不假思索的回答,但是元锋的脸色却微微变化了一些。

    楚寻语此时在一旁也暗暗着急,段姬这番话源自于儒家的《论语》,强调君子的标准,看似褒扬蜀山,其实这是一种“舌套“,她用心险恶,在诱惑生性耿直的蜀山人自我标榜为不行苟且之事的道德君子,而后揭穿当年天源道人被扣押在蜀山的真相。不过楚寻语对此尚有疑问,她就算揭穿又如何?一来是她没有明证,要是有早就告到昆仑去了;二来纵然有证据证实了天源道人的下落又怎样?本来就是天源道人偷学蜀山剑法的这种劣行失德在先,说破大天理也在蜀山人手里,不仅不会离间蜀山内部,还会让蜀山人众志成城才对,难道还有什么楚寻语没猜到的缘由?着实想不通。

    “君子也,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之也。”段姬又引用了《礼记》中的典故,“又请问,蜀山门中律法中可有约束道德之言否?”

    “自然有。”

    “请赐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