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王者归来-《大魏霸主》
第(2/3)页
西晋朝廷费了老大的劲,历时十数年才平定秃发部之乱,秃发部这边一看打不过朝廷了,直接向西晋低头认输。西晋朝廷就将河湟地区划出一块,让秃发部休养生息。
历史上唯一不与游牧民族妥协的,只有秦朝了。
秦朝占据了河套地区之后,屯驻了大量的精锐兵马,宁愿被项羽、刘邦之流夺得江山,始皇也不愿意让匈奴人趁机南下。
在汉朝和唐朝,在这一方面,政策都是相通的。如果不是因为重用胡人,给胡人特别重大的权利,也没有安史之乱了。
以后各代都是先安内再攘外。这道政策如今看来,其实并不算是错误。内外交困,往往就是亡国之因。
如果明朝没有李闯与满清内外相互呼应。明朝的结局,也不会轮落至此。鉴于明末民变军势大,崇祯调曹文诏率领三千关宁铁骑前往镇压,三千关宁铁骑大小战数十,变民首领王嘉胤,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杜三、杨老柴、红军友、可天飞、刘道江等都是败于曹文诏之手。
就连李闯王也被打得只剩二十八骑,差点自杀。若非清军猛攻京城,天下之军入京城勤王,李自成也玩完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某人也是秉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然而事实上当时很多军阀根本就不听他的号令,反而与日本人眉来眼去。
就像阎锡山,对于日本可是有着相当的好感。
历史的发展趋势,让人感觉非常惋惜。
冉明其实也更倾向于攘外必先安内,对于冉闵的做法并不赞同。如果不是因为阴差阳错,让桓温趁机入蜀,恐怕东晋就会率领军队北伐魏国。
如果魏国亡了,这些将士该如何自去?难道像明亡吴三桂那样?闯军有百万之众,他不是闯军的对手,打又打不赢。投降闯王?
可是吴三桂也有他的考虑,崇祯对他有知遇之恩,若是投降闯王,无疑是忘恩负义,认贼作父。
冉明把冉闵的秘旨的事情向许远、荆展、冉烽等解释了一下,晋阳城中,冉闵与众将士举杯言欢。
籍罴道:“陛下,这大军一旦南下,万一让北汉国得到消息,若是他们趁虚而入……”
冉烽一看籍罴的意思,马上急了。
“父皇,您不要听籍将军的,现在都什么时节了,哪里还能顾得了这么多。若是担心北汉国,儿臣愿意以攻代守,率领五千甲士远征漠北,保证北汉国不能有一兵一卒南下。”
冉明也适时的道:“是啊,父皇,儿臣愿意替父皇分忧,秦国骑兵三千,个个可以以一挡十,儿臣自幼就佩服霍去病,封狼居胥,若是有幸,儿臣倒想去龙城走一遭!”(龙城,匈奴族在龙城祭祀龙神故名龙城。其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冉闵对籍罴道:“籍将军,你是如何看此事?”
“若是以攻代守,这是可行的!”
籍罴道:“被动防守,就算再多一倍兵力,仍难以保证边镇二十九郡城安全无失。”
“朕原本有意归隐,然而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敌人。”
冉闵朗声道:“这个敌人比匈奴人、鲜卑人更强大,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从北方的地狱之地出来,渐渐侵袭南方,把我们的家园一一摧毁,将我们汉人全部杀光灭净。我们只能一退再退,退到了天涯海角,退到了茫茫的大海上,最终丧身渔腹!”
冉闵又顿了一顿,大声吼道:“众位将士,你们愿意与朕一起戍卫这万里江山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