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关键时刻还是要比拳头-《大魏霸主》


    第(2/3)页

    “儿臣要的就是他们威慑天下,用他们去威慑河洛士绅豪强,有一营步军精锐进驻河洛,儿臣敢保证,河洛豪强没有一个敢动弹。查帐的事情,自然有丰乐书院的学生,父皇刚刚委任的一百四十七名谒者中大夫处理。”

    冉闵长期驻在邺城的部队,是效仿汉时的北军八校,汉时北军八校,既射声、胡骑(大宛良朐为坐骑,并非胡人的意思。)但是汉朝时期,北军的编制太小,八校之中,多者八百士卒,少者七百余,满打满算,北军总兵力不足六千。

    可是冉闵的驻邺军队,在编制上比汉朝北军八校大得多。以步军校尉为例,光步军就多达六营,既三万战卒,中垒、射声、越骑、屯骑都八千至一万之间。

    除了长水校尉有名无实,只有两千余兵力之外,其他各军都是汉朝北军编制的十倍以上。

    魏军的军事重心是北重南轻,将来采取弱枝强干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此时或许显现不出来,可是一旦真正的和平到来,京师驻军腐化就会水到渠成。

    尽管冉明知道大宋百万禁军不堪一战,可是他并没有指责冉闵的这个军事主张。此时魏国正处于高速上涨时期,军中对于北上下南的呼声非常高。也没有什么危险,可是将来,就不好说了。

    不过,再怎么说,冉闵的近卫部队仍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军队。一营之兵,用来威慑河洛豪强显示是足够了。

    冉明这一次可算是声势浩大,他不仅摆出了全套的太子仪仗,麒麟卫全部出动,随行护卫的还有步营第六营校尉则是曾随慕容恪突袭桓温老巢姑熟的封雷。

    封雷是冉闵的嫡系将领,立功之后,升为步军第六营掌营都尉,卫将军左中候。这是一个既有实权,也有级别的显赫官职。

    冉明出邺城后,速度陡然加快,以张衮为首的一百四十七谒者大夫,全部分散开来。每人率领一队或数人在一屯或一部的护卫下,深入各郡县。

    在古代,皇帝的政令基本只能抵达县级。县以下基本上都是由各县的豪强或士绅代理治理。明朝亡国,实际上因为朱元彰痛恨贪官,害怕贪官欺凌百姓,所以命令县官无故不得出县城。

    所以,明朝对于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当满朝士大夫腐化,即使有的官员想有作为,事实上也有心无力。因为实权并没有在官员手中。

    所以这样也有了百家讲坛中,明亡之因为制度松散这一观点。

    其实这并不是明朝制度上的缺失,而是历朝历代的惯例。这样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五胡乱华时期,诸胡在中原肆虐,但是中原大地上却还存在着一百多个大小坞堡,实施着地方自治。

    即使强横的石虎、慕容俊,包括苻坚,都没有把这些顽固的豪强消灭。

    这些豪强可不管你是谁当皇帝,反正他们只要利益。冉闵势力大时,他们向冉闵低头,如果冉闵势微,可别想着指望他们伸出援手。

    豪强和士绅千古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秉性,那就是让他们落井下石容易,指望他们雪中送炭太难。上令下不行,这虽然不是割据,实际上也是割据。

    这些豪强和士绅所造成的侵税一案,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冉闵不罪而诛,那么冉闵肯定会得到一个“暴君”的名号,必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实权控制者,也是这个时代的舆论导向。

    他们说一个好,这个人就算是坏得头上长疮,脚底流脓,臭成一堆狗屎,可是他们还能把他捧成香饽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