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几个重臣皆是坐在两仪殿内。 这些日子的事儿也是真多,以至于皇帝频繁的召集他们开会,每次的事儿都令人头疼! 眼前的事儿,更是叫人烦闷焦虑! “乌城自然要救……那派谁去呢?” 李渊手指叩着桌面,愁眉道, “李靖、李世绩、李孝恭……还是李道宗?” “还是说……由朝廷直接派遣一支大军去救?” “秦王……呃,你们说说,你们的意见。” 他下意识的想说秦王是什么意见,但忽然又觉得不妥,只得改口。 人家李世民马上就要被放养了,还左一个秦王右一个秦王的……岂不显得朝廷无能?! 然而,李渊这一问,却没有人回应。 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没办法,这票人除了窦诞有点军事经验以外,其他都是纯粹的文臣,对打仗一窍不通的。 哦对,裴寂也有军事经验,曾有率领大军折损数万,大败而归的光荣记录。 叫他们想军略,他们怕是一时半会儿连李靖在哪屯兵,李世绩在哪固守都说不上来…… 军事上的事儿,政事堂都是直接转天策府,由天策府统筹部署的。 “回陛下……” 还是窦诞有眼力见,开口打破了寂静, “秦王所提出的方略,臣还是比较认可的。” “应当由朝廷派遣一路大军出兵,驰援乌城的同时,还可对沿途的军事重镇重新进行部署,让颉利可汗刚刚摸清的底细直接废掉!” “只是,若是要统筹全局,必须得有一位威望极高的大帅才行,否则镇不住各路骄兵悍将。” 李渊眉头一挑。 众臣皆是神色一动。 讲到这个,所有人脑海里出现的都是同一个人—— 秦王李世民啊! 除了他,还有谁能让各路兵马都服服帖帖,俯首称臣? 别说是李靖,就是李孝恭也不够格! “你觉得,谁能胜任帅位?” 李渊望着窦诞,目光深邃。 “臣,臣以为……自然是秦王最为妥当,但……” 窦诞谨慎道, “秦王不日将往洛阳自建旌旗,若再出任大元帅一职,恐有延误。这就又和陛下的愿望相悖了。” “所以……” “一切还请陛下圣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