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世民含笑点头。硟 “丰年可鼓励民间酒庄酿酒,灾年则严格限制。” 他道, “此外,朝廷不单独设立酒庄,如此让利于民,魏爱卿可满意?” 魏征略一思索,微微颔首。 “可。” 长孙无忌笑了起来,出列道: “既然太师提出了办法,魏公也认可,那粮价低贱,总可以算作是陛下的功绩了吧?”硟 “有此功绩,陛下可封禅否?” 听到这一句,魏征又是摇了摇头。 “陛下的功绩,我不否认,但要说封禅,我还是不赞成。” 他道, “帝王有功绩,自然会记录在史书之上,流芳百世,难道一定要封禅了泰山,才会被世人所知晓?” “要说上奉天地皇祇,长安郊外就有祭天之坛,同样可以告知天地,为何一定要去泰山?难道泰山那边更灵光一些,上天能更接收的到?” “我看,未必吧?”硟 魏征一席话语,让长孙无忌的脸拉了下来。 “封禅泰山,乃是盛事!” 他反驳道, “昔日秦始皇、汉武帝都封禅过泰山,为世人所称颂!” “我陛下文治武功,不输秦皇汉武,乃千古一帝,自该仿效之!” 魏征嗤笑一声。 “秦始皇、汉武帝是在泰山封禅过,但这能说明他们是千古一帝吗?”硟 他亦驳斥道, “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是穷兵黩武,不体恤民力的皇帝,在他们治下,多少百姓吃不上饭?” “私以为,他们的行为,不值得仿效!” “真正的明君贤君,如汉文帝,可曾封禅过泰山?他没有,但谁又能否定汉文帝的贤能?世人皆称颂汉文帝乃三代以下第一明君!以我大唐目前的状况,陛下要仿效的,也该是汉文帝才是!” 同样是开国第二代君主。 同样是百废待兴。 李世民的处境,的确与汉文帝有几分相似。硟 “秦始皇、汉武帝不是千古一帝?” 长孙无垢嗤笑道, “真是笑话!你这个文臣,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功劳有多大!” 魏征亦是冷笑一声,道: “我是文臣,你也是文臣,你我都曾在乱世中生存,也都带过兵,怎么,你长孙公就比我魏征的见识要高?” “秦皇汉武的确是有功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治下,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位皇帝好大喜功!” “皇帝出巡一次,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你可曾想过?”硟 “跑一趟泰山,皇帝和大臣或许舒服了,但折腾的其实是百姓!大唐立国也有十余年了,灾祸频繁,直到去年才迎来第一个丰年!” “老百姓好不容易能有一口饱饭吃,就又要牺牲民力民财,就为了一个虚名,何必呢?” 这番话语,让长孙无忌陷入了沉默之中。 好一会儿,他才低声道: “动不动就拿民力民财说事……纵然有些耗费,也都是国库出钱,哪里搜刮老百姓了?” 魏征一笑。 “长孙公这话就没水平了,国库的钱财哪里来?还不是老百姓纳税?”硟 他应道, “有这笔钱,本可以做许多实事,何必务实不务虚呢?” 这下,长孙无忌彻底哑口无言了。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听着两人的辩论,最终也是跳出来打圆场道: “魏征说得有几分道理。” “真正的明君,也不需要靠封禅泰山来证明自己。” “朕虽有些意动,但朕这屁股不能挪,一挪就是一座座的金山银山被吞噬。”硟 “不说别的,光就去年朕去一趟行宫,耗费就颇大,比在宫中的开销要大十倍,吓了朕一跳!” “呵呵……诸位爱卿的好意,朕心领了,但这封禅之事嘛……” 封禅这种大大长脸扬威名的事,哪个皇帝不想做? 李世民当然也想,也有能力这么做。 但他最终还是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务实不务虚。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声音传来。 “若无需取万民之利,便可成行泰山呢?”硟 徐风雷朗声道, “陛下可愿前往?” 唰唰。 两仪殿内的目光,悉数汇聚到了徐风雷的身上。 魏征的目中,露出疑惑之色。 按照他对太师的了解,他不是会支持封禅的人呐! “嗯?”硟 李世民讶然道, “无需取万民之利,那取谁之利?刚才魏爱卿说了,国库的钱,便是万民之利,动不得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