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啊……好!你说得对,你说得对极了!” 他抚掌赞道, “朕要亲自为克明书写丰碑,让他的名字,流芳百世!” “只要朕的名头还在,他的名字,就永远不会消散!” “走,走!回去写,现在就写!” 话音落下,李二便朝着宫中跑去,一副一刻也等不及的模样。 徐风雷嘴角微微上扬。 自己这波劝慰……满分十分,打个9.9分不过分吧? “永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他亦是握了握拳,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泊,轻声道,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希望我也能成为江河吧……” …… 七天之后,杜如晦下葬。 皇帝李世民为此辍朝,亲自到场赐下丰碑,将杜如晦一生功绩刻于碑上,令史官记录。 两月后。 封禅队伍才缓缓回到了长安城,百官们刚一回到长安,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凭吊杜如晦。 死后哀荣,极矣。 又过了半个多月,官员与百姓们才逐渐将目光移开,而一件对于大唐来说极其重要的事,也在此时,拉开了序幕。 大唐学宫。 因为还没有开始招生,所以偌大的学宫大多数地方还是空荡荡的。 可其中有一间教室,却是陆陆续续有人进来,朝着讲台上的两人恭恭敬敬行礼之后,便在课桌前查找着,最后对号入座。 “太师,您看这批考生,怎么样?” 长孙无忌指了指课桌上坐着的众人,笑问道, “这可是我这一年来辛苦张罗的结果,可以说,每个人我都考察、挑选过。” “他们的学识,皆在水准之上,其中出类拔萃者,更是令人赞叹。” 徐风雷闻言,却是摇了摇头。 “不怎么样。”他应道。 长孙无忌脸色一僵,笑容戛然而止。 “穿锦袍者多,着粗布麻衣者少。” 徐风雷轻声道, “这些人里头有不少,原本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由父辈推荐选拔,也能当官。” “科举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多了一道障碍,还有扑腾不上去的可能。” “不过,我要的,就是这道障碍。有这道障碍在,才能给寒门黔首们,多一些些的机会。” 长孙无忌一怔。 “太师是想改变天下格局啊。” 他抚须道, “这可是个大工程……” 豪门士族,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他们的底蕴就代表着,无论是在什么样的规则下,都会比普通人拥有更多、更大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徐风雷笑道, “这一千里的第一步,就从这一步开始,就从……唔,这小子开始吧。” 他的手指了过去。 长孙无忌顺着他的手瞧了过去,只见门口处,有一青年身穿粗布麻衣,身后还背着一个包裹。 他一进门,便有一股酸味飘了进来,惹得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 那青年似乎也知道自己身上有异味,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 “拜见两位主考。” 他走到讲台前,不敢靠太近,拱手行礼道。 “去吧。” 徐风雷倒是不介意他身上的味道,笑道, “找到你的位置坐下,祝你有一个好成绩。” 夏天嘛,有点体味很正常。 只要不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多多少少身上都带点味儿,要是庄稼把式,那味儿就更大了。 这青年骨节粗大,手指粗糙,一看就是经常干农活的。 “谢……谢主考。” 青年显然有些受宠若惊,连声称谢,而后往后面去寻找自己的位置。 “咦,什么味儿啊……” “你跳茅坑里啦?这股味儿……” “离远点离远点,带会儿影响我考试发挥了……” “……” “对不住,我刚干完农活赶过来……对不住……”众皆嫌恶,青年也只得连声说着抱歉。 “农民,也能来科举?” “哈哈,这倒是奇了,你识字吗?不会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吧?” “……” 几个考生哄闹了起来,皆是取笑。 徐风雷看向他们的目光之中,带了一丝不悦。 瞧不上人家农民? 只要有脑子的人就能知道,他能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坐在这里,和你们一同选拔,那就一定有过人之处! “肃静。” 他一拍惊堂木,沉声道, “考场重地,不得喧哗。” “再有敢喧闹者,取消考试资格。” 第(2/3)页